Q:最懷念的家鄉美食?
A:越式酸辣魚湯、越式椰汁滷肉,餐桌必備家常菜,家家戶戶孩子們口中的媽媽味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嚐到某個滋味,立刻穿越到某個不屬於現在的時空。
可能被帶回某一次旅行、某一個難忘時刻、想起某一個人。
而將一顆顆檸檬洗淨、存放、浸泡在日子裡醃漬,最後將酸酸鹹鹹的滋味,重新展開——這是屬於黃鶯的家鄉記憶,有酸有甜,令人難忘的青春歲月。
一起調製一杯鹹檸檬飲,一邊啜飲,一邊聽著黃鶯聊越南日子、聊來台19年的故事,分享彼此的家鄉味和人生。
① 鹹檸檬醃漬:一起等待6個月後開封食用
② 鹹檸七飲品製作
③ 東南亞香料、飲食文化、移民故事分享
嚮導寄送給你:)
① 真空包裝鹹檸檬兩顆(嚮導專業製作,無任何添加,採用友善檸檬,可烘焙入菜,冷熱皆宜。)
① 檸檬兩顆(若想要多醃可準備多顆)
② 糖/蜂蜜、鹽、醋
③ 刨刀及水果刀
④ 密封玻璃罐
⑤ 可加熱之瓦斯爐、電磁爐
(可依個人口味另準備冰塊、七喜或雪碧)
成立社團法人台灣東協新住民家庭成長學會,選擇坐落於新住民人口眾多的新北中和區,與新住民姊妹們一同學習成長、透過母國特色美食讓台灣人更加認識越南。從越南姊妹的小巢出發,透過有意義的課程設計途徑,提供姊妹們終身學習的機會,打造姊妹們在台灣的第二個家,進而逐步結合成為東南亞新住民的大巢(家)。 主要方法則是藉由有實力的姊妹們擔任師資,一起帶動還未具能力的姊妹們融入學習,透過課程活動學習,建立母國美食創新生命的產業。
發想設計具有東南亞特色的美食烹飪教學分享,讓社區認識不同國家的飲食生活習慣,品嚐到沒有經過台灣口味化、最道地的異國美食,也更進一步瞭解一個國家結合婚喪喜慶文化等必會特別準備的在地特色料理。
今年選定越南四個不同醬菜製作課程,依不同節氣時令選擇食材實作DIY體驗,藉由整體活動發揚新住民廚藝,讓彼此未來在創生創業上增加選擇性,培育自我價值。
透過異國國民美食及家常醬菜的製作與推廣分享,使社區居民與新住民共學共樂、輕鬆的拉近彼此的距離,大家在充分交流之餘,勢必增加地方創生的可能性、發展性,讓台灣這個多元的小小地球村,從小的社區開始發展,實踐社造計畫中更多的創生場域出現。
Q:最懷念的家鄉美食?
A:越式酸辣魚湯、越式椰汁滷肉,餐桌必備家常菜,家家戶戶孩子們口中的媽媽味
Q:中和區裡面,越南姊妹最喜歡去的地方?
A:南勢角夜市、烘爐地參拜
Q:大家常常對越南來的朋友有什麼樣的誤會?
A:越南非母系社會唷!越南男人懶散、不認真工作的印象,更是天大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