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金龍市場裡面30年的米粉湯,還可以順便聽老闆說說菜市場文化故事
要貼近一個地方的生活,傳統市場是一定要走闖ㄉ啦!
你買過菜,但你參與過開市前「擺攤準備ing」的生猛混亂期間嗎?
拜日透早,透過視訊跟著汐止的在地嚮導智佳一起逛汐止的「金龍市場」。
為了更貼近自己生活20年的家,智佳開啟了挖掘市場故事的旅程。
而這趟線上之旅,將帶大家直擊每個特色攤販的備料過程,以及如何買菜挑菜的小知識教學,順便跟頭家們談汐止故事、大聊在地八卦(?)
如果你也愛死傳統市場,卻常霧裡看花,站在攤販前不知如何下手,趕快起床跟我們一起走闖市場吧!
① 偷看攤販老闆們開賣前的備料時刻
② 拜託頭家偷偷分享買菜挑菜撇步
③攤位預告:小鮮肉豬肉攤、賣龜山島漁獲的魚販、三十年米粉湯、雛菊草草仔粿、難忘阿母的豬腳
④ 在地故事及田野過程分享
團隊計畫主持人居住在地20年,先前工作接觸文創創作及參與地方文化推廣工作,我們關注『文化深耕、在地認同、人才培力』三大面向加上先前參與過青年返鄉計畫,發現在地社區文化特色除了歷史外,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更熱絡參與關注地方文化涵意。反觀社后金龍湖周遭交通上距離大台北地區南港、內湖非常近在地理位置上算是汐止門面,但很可惜地方美學及文化保存缺乏及重視,社區有很多傳統產業目前面臨高齡化。
汐止主要是以『水』共生的城市,日治時期汐止碼頭是與大台北經商往來的必經之地;其中社后地區更是以『金龍湖』出名,現今已成為近大台北生活圈登山客主要朝聖地,『金龍湖』更是當年來此拓墾的農民所開鑿的水利工程之一。
現今地方上仍保有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地方產業煤礦遺址『北港二坑』及礦工信仰土地廟、北峰寺。光復初期因產業結構改變,加上 80 年代地貌改變,颱風洪水造成人口外移,有10年多汐止在地關係人口及文化產生斷層等因素而沒落。
今年計畫主要以百年北峰溪聚落與社區連結,找回社后重要的關鍵人與文化,推動了三場走讀工作坊,透過生態及文化講師帶大家瞭解在地早期產業與現代文化生活關聯性,讓社區居民可以對外交流,從在地學更認識屬於居住社后文化。
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金龍市場裡面30年的米粉湯,還可以順便聽老闆說說菜市場文化故事
Q:金龍湖是真的有金龍嗎?!
A:其實是因為有金龍鱸鰻出沒,因腹部金黃色有如金龍再現,才將湖取名為「金龍湖」喔。
Q:汐止的冬天是不是車子會長草發霉啊?
A:欸!汐止冬天迎風面所以多雨,但不代表我們這裡是灰色的喔!這段時間反而可以讓農作物有更多水份,因此汐止沙的筍跟茶比其他城市更好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