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徐家滷味!味道香!
家門前,不是應該有小河嗎?
對大部分的城市人來說,河流不是生活,是存在在遠方的景觀。
但其實城市的河,是隨著發展慢慢被蓋起來的,而新莊的中港大排,是雙北都會少見被重新打開、整治的水流。
都市人如何跟水生活在一起,看得見的水,對都市人來說為什麼重要?
新莊嚮導旭輝大哥將利用Google Map和現場照片,線上走讀中港大排,分享大排如何興建、為何興建、興建前後與人們生活的連結。
新莊的母親河——後村圳,曾經陪伴著新莊,成為北部的大米倉,中港厝的母親河中港大排,則讓中港厝生生不息。但隨著時間演替,慢慢良田內種滿了高樓大廈,排出的生活廢水,污染了河川溝渠,原本賴以為生的母親河,轉變成大家嫌惡的臭水溝。
因著新莊副都心都市重劃,中港大排水溝重新被整治,並再度把活力找回來,轉變成排洪與遊憩休閒空間。
新莊副都心都更後,人口結構成跳躍式增長,生活機能圈已慢慢建立。中港大排自100年啟用至今已1餘年,以中原路為界線,北邊為新莊副都心區,新莊副都心區地景不斷的翻轉,南邊為舊社區,舊城區人口已負成長,造成人口差異變化。中原路切開了新舊社區的分野,中港大排聯繫了新舊社區的情感。舊社區住民,大部分都是居住10年以上,見證並承襲著新莊、中港大排的歷史、文化;副都心社區的住民大部分都是外地遷移的住民,對於這塊土地的文化、歷史是陌生的。
第一階段將著重於採訪居住在中港大排周遭超過10年以上的住民,試圖由訪問過程中了解中港大排整治前與整治後對居民的影響、課題、願景的探訪,並收集在地居民與中港大排發生的故事,編輯成為日後導覽的素材,為近代中港大排的文化留下紀錄。
第二階段整理在地居民近期在中港大排的小故事,並試圖挖掘在地居民目前對於中港大排的缺失,對居民的影響、課題、願景的探訪並引動議提-尋回中港大排的生命力-生態。
第三階段新增一場中港大排願景工作坊,經由探訪後資訊,討論中港大排對社區生活的影響、課題、願景並整理與彙整相關文資,將整理後的中港大排小故事融入未來導覽中,讓導覽活動更活潑更在地化,也能讓參訪的民眾更了解這塊土地因中港大排新、舊文化都能共融著。
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徐家滷味!味道香!
Q:社區中的秘密景點!
A:塭仔底溼地公園!生態豐富的都市公園
Q:中港大排又稱台版清溪川?
A:比韓國清溪川還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