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我會親自做草仔粿或芋粿巧及肉粽來接待,這是社區有名的米食,也是我的專長
大科竹編的農俗文化,已沒落多時,為了讓農俗文化技藝傳承,能夠風華再現,阿員姐和團隊很努力的重拾早期居民的生活點點滴滴。
從進竹林砍竹子、削竹子、到一條一條的編織成竹器、竹扇,親自體驗過才明白前人的智慧以及更懂得珍惜日常生活物件。
待在家一起走進竹林,收到來自泰山大科社區的竹子材料包,透過視訊跟著阿員姐,一起親手編織秋日涼扇。
① 一探阿員姐如何上山砍竹子
② 一起在家中編織涼扇
③ 阿員姐聊聊她在社區發起的有趣活動
阿員姐親手準備之小竹扇材料包:成品尺寸約長29公分、寬23公分,也可以依照喜好做小支竹扇
① 竹扇柄 1支
② 細長竹片 約 22片
③ 橡膠手套
① 噴水器(編織前噴水於竹片表面,使竹片不會破裂)
② 剪刀
③ 鑽子(有尖端可調整竹片位置即可)
大科竹編的農俗文化,已沒落多時,為了讓農俗文化技藝傳承,能夠風華再現,努力地重拾早期居民的生活點滴,讓後代子孫能夠了解先人的辛苦成果與代價。透過在社區推廣竹編技藝,以培育竹藝種子教師為目標,走入竹林從認識竹材開始,砍竹、鉅竹、洗竹,透過實作過程帶領社區長者和居民認識竹編,並期待將這樣的傳統技藝持續的向外推廣。
透過土生土長的阿員姊導覽解說,介紹大科里的地理環境及燈籠的故鄉,延續農俗文化,再由最基礎的砍竹、洗竹、剝竹、編織早期的扇子,並依照現代潮流做變化,不僅要認識泰山區大科村的風俗文化、竹藝傳承的過往歷,更要透過手作吸引對竹藝手座有興趣的學員,竹扇的製作只是一個起頭,更期待取得竹藝編織的技巧後,能夠製作自己喜愛的作品,讓你有復古的感覺又跟上新的潮流。
此次參與的學員,大都是剛退休人士,他們是看到大科社區作品的呈現,很有意願學習,可是要當種子講師學一技之長可沒那麼容易期許此次成立社團協會,讓學員對竹子有所概念,了解竹編的深奧及意涵才有耐心及用心的去體會編織竹編的用意及所編織竹藝作品的運用。
竹子的知識要建構起知識系統,過去也有做過紀錄,這次和圖書館合作,圖書館就能以在地知識記憶的角度進入。
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我會親自做草仔粿或芋粿巧及肉粽來接待,這是社區有名的米食,也是我的專長
Q:社區中的秘密景點!
A:柯厝坑內的小道旁,油桐花開季節時,全是白色一片美麗的花海,太美了
Q:你都怎麼介紹你住哪裡?
A:我家住大科里,哈哈就是大箍(tuā-khoo)里,跟身材一樣的大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