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好吃的就在我家,坪林人才不會出去吃!
你最近有聽到消息嗎...?
噓!小聲一點...聽說坪林最近很多妖怪出沒,而且,都是以前沒看過的妖怪!
幾個月前,有一群年輕人帶著一群學生,走進坪林的山裡、洞穴、各種小徑,尋找藏身在坪林的妖怪。有在北勢溪收集人類丟棄垃圾的「垃圾怪」、讓坪林成為雨不停濕滑山城的「愛哭鬼」、在雪隧和北宜公路催眠汽車駕駛的「山隧妖」、生前是保坪宮華麗歌仔戲演員的「歌神仔」、讓坪林人口不斷流失的「吸人怪」,以及喜歡偷走時間讓載滿乘客的公車遲到的「碰碰胡」⋯⋯
下次來坪林,小心注意,也許一轉身,哪個妖怪就躲在暗處出來嚇你呢!
這份尋怪地圖,不是真的鄉野傳說的「妖怪」,而是坪林故事採集團隊透過妖怪的意象,帶著國中生一起去觀察坪林在地生活,和同學們討論出造成他們生活困擾的「怪」。
這場分享裡,我們將聽到採集人陳科廷如何做故事的採集,並帶著國中生走入社區一起挖掘,完成這份精彩可期的尋怪地圖。
超級精美可愛的尋怪地圖網站! https://strangepinglin.collective.tw/
紮根在坪林,長遠目標透過共同採集,串聯社區中不同的時空世代、重組地方力量,藉此凝聚地方認同。並透過保存故事並將之活化創新利用,以地方的永續發展為任務,共同想像坪林未來的冀望。今年,我們帶上坪林的故事出發,著重將學習的產出回饋社區造成影響,擴大連結周遭的地方團體及教學組織,以協助坪林國中轉型實驗學校,設計以地方學、環境教育為重的跨域課程,打破生活與學習場域的界線,建立社區與校園共榮發展的永續循環。
「染一抹茶山」計畫當中,坪林實中學生在參觀坪林茶業博物館的「茶山學」展覽後,從資料收集進入藍曬技法學習與零件製作,由在地議題衍伸創作出六大主題地方故事布簾,包含呈現專業製茶流程的「一杯好茶的幸福」、帶大家看見豐沛在地生態資源的「生活在坪林的鳥兒」及「幸福的穿山甲」、探討宗教興衰的「消失的傳說—坪林天主教」、解密人文歷史之路「逐漸轉化的淡蘭古道」,以及介紹坪林傳奇助產士蔡巧的「掌握坪林生命的阿嬤」。
「坪林尋怪」計畫經由學生發想、票選,並實地走踏兩條尋怪路線後開始進行妖怪故事創作,在課程當中完成從妖怪生態圖繪製、故事撰寫、面具製作到結合表演藝術課程的肢體聲音展現與動態拍攝,最終完整呈現精彩的「坪林尋怪地圖」,例如:讓坪林成為雨不停濕滑山城的「愛哭鬼」、在雪隧和北宜公路催眠汽車駕駛的「山隧妖」等,妖怪創作讓在地議題得以以新姿為人所見。
Q:朋友造訪社區時,你一定會帶去吃的好料是?
A:好吃的就在我家,坪林人才不會出去吃!
Q:坪林的秘密景點?
A:「坪林尋怪地圖」上的有色點點,神秘色彩的地方!
Q:一句話惹怒嚮導?
A:不要再叫我返鄉青年!